DB2311∕T 078-2024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(黑河市)

ID

11ABAAB049D64C9E8509762055B74294

文件大小(MB)

0.19

页数:

7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24/9/20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65.020.20,CCS B 05,黑龙江省黑河市地方标准,DB2311,DB2311/T 078—2024,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,2024-09-14 发布2024-10-14 实施,黑龙江省黑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,DB2311/T 078-2024,I,目次,前言.II,1 范围.1,2 规范性引用文件.1,3 术语和定义 1,3.1 杀秧.1,4 产地环境..1,5 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 1,6 生产技术..1,6.1 整地施基肥1,6.2 播前准备2,6.2.1 选择种薯2,6.2.2 催芽晒种2,6.2.3 种薯切块2,6.2.4 药剂拌种2,6.3 播种.2,6.3.1 播期.2,6.3.2 播种.2,6.3.3 深度.2,6.3.4 播种密度2,6.4 田间管理3,6.4.1 追肥、中耕、培土3,6.4.2 除草.3,6.4.3 灌溉和排水3,7 病虫害防治 3,8 采收.3,9 分级.3,10 贮藏..4,DB2311/T 078-2024,II,前言,本标准依据GB/T 1.1-2022 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逊克县农业农村局提出,本标准起草单位:逊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祁婧、李庆民、李振洪、邓承军、曹亮、朱亚光、路济阳、张宏,礼、肖鹏,DB2311/T 078-2024,1,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,1 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黑河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术语和定义、产地环境、肥料、农药使用的原则和,要求、生产技术、病虫害防治、采收、分级、贮藏,本标准适用于黑河地区马铃薯的生产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,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/T 8321 (所有部分)农药合理使用准则,GB 18133 马铃薯种薯,NY/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,NY/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,NY/T 1066 马铃薯等级规格,NY/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3.1 杀秧,采用机械或化学药剂对植株进行杀死处理,促进薯皮老化,4 产地环境,宜选择土层深厚、质地疏松、排水良好、富含有机质、中性或微酸性的沙壤土或壤土且,3 年以上未种植马铃薯及其它茄科植物的地块。严禁选用前茬施用过氯磺隆、豆磺隆、普施,特等长残效除草剂地块。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/T 5010 的规定,5 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,5.1 肥料使用的原则和要求按NY/T 496 的规定执行,禁止使用违禁肥料,5.2 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按GB/T 8321 的规定执行,禁止使用违禁农药,6 生产技术,6.1 整地施基肥,DB2311/T 078-2024,2,深耕土壤30cm,晒垡。每亩施入充分腐熟农家肥1000kg,或每亩施用马铃薯专用复合,肥50kg,6.2 播前准备,6.2.1 选择种薯,根据生态特点、用途和市场需求,选用高产、抗病、质优的马铃薯专用品种。种薯质量,应符合GB 18133 的要求,6.2.2 催芽晒种,种薯在播种前15 d~20 d 出窖,堆放场所应具备通风、散射光条件,温度15℃~20℃,平铺2 层~3 层,每隔3 d 翻动一次,催芽长度0.5 cm~1 cm 为宜,6.2.3 种薯切块,播种前3d 切块,切块重量40 g~50 g,每个切块带1 个~2 个芽眼。切刀用0.1%~0.2%,高锰酸钾消毒,6.2.4 药剂拌种,种薯切块后要用药剂拌种,100kg 种薯所需药剂用量为:70%甲基托布津0.1 kg+中生菌,素0.03 kg+滑石粉1 kg,充分搅拌均匀,或每亩选用马铃薯微生物拌种剂1.5kg。种薯拌种,控制土传病害发生。拌种后的薯块放在阴凉干燥处1d~2d,促进伤口愈合,防止病菌感染,6.3 播种,6.3.1 播期,在4 月末~5 月中旬,当10 cm 土层地温稳定通过7℃~8℃时(持续3d 以上)适时播,种,6.3.2 播种,使用马铃薯播种机进行播种,做到引沟、播种、施肥、覆土、镇压连续作业,保持好墒,情,6.3.3 深度,地温低而含水量高的土壤宜浅播,播种深度8 cm~10 cm;地温高而干燥的土壤宜深播,播种深度10 cm~12 cm,6.3.4 播种密度,DB2311/T 078-2024,3,根据地力条件、生产目的和品种特性,确定最适密度。一般早熟品种每亩4000 株~4500,株、晚熟品种3000 株~3500 株、中晚熟品种3500 株~4000 株为宜,肥沃土壤种植密度适,当小一些,贫瘠土壤适当增加种植密度。淀粉加工品种种植密度适当大一些,以每亩4000,株~4500 株为宜;薯片加工品种控制薯块直径5 厘米~9 厘米为宜,一般密度每亩4500 株;,薯条加工品种要求大薯率高,一般密度每亩3500 株~3700 株为宜,一般亩茎数控制在9000,个~12000 个为宜,6.4 田间管理,6.4.1 追肥、中耕、培土,齐苗后及时追施尿素5kg/亩,结合第一次中耕除草进行;7 叶~8 叶时第二次中耕,追,施硫酸钾10kg/亩,培土成低垄。现蕾开花期第三次中耕,培土成高垄,6.4.2 除草,播后苗前可用乙草胺+嗪草酮封闭处理,苗后现蕾初期可用砜嘧磺隆和精喹禾灵、烯草,酮、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混剂茎叶处理,6.4.3 灌溉和排水,出苗前不宜灌溉,幼苗期适宜的土壤湿度为土壤饱和持水量的50%~60%;前期应适当,干旱,继而保持湿润。块茎形成期及时适量浇水。结薯……

……